宝宝怕生、好动怎么办??

解读「 黏人、怕生」与「 好动、 静不下来」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,教你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,不再一天到晚生气暴躁!

 

黏人、怕生 是成长必经历程

一般来说,孩子会出现黏人、怕生的举动,通常与成长历程息息相关。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表示,人的视力大概会从6个月开始渐渐成熟,此时宝宝对周遭的人、事、物看得愈来愈清楚,逐渐可以区分熟人与陌生人(除了醒来可以看到的人,其他人对孩子而言都是陌生人),可能会开始出现「陌生人焦虑」。具有陌生人焦虑的孩子一看到陌生人就会钻进父母的怀抱、试图躲藏起来,这种情形差不多会持续半年左右,一直到孩子了解「陌生人没有那么可怕」才会慢慢改善。

 

除此之外,孩子从8个月开始会出现分离焦虑,13个月是分离焦虑的高峰。宝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因为大脑彼时辨别「物体恒存」的能力还不稳定,因此在发现父母离开视力范围时,会觉得「爸爸妈妈消失了」而感到害怕不安。加上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自我概念,知道「自己」与「父母」是两个不同个体,一旦与父母分开,就会产生强烈的分离感。

 

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引发孩子黏人、怕生的行为,那就是进入新环境。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指出,新环境有可能是孩子没去过的地方,也可能是孩子不熟悉(去的次数少于3次)的空间。这些地方包括托婴中心、亲子馆、游乐园、儿童摄影棚以及亲子餐厅等。当孩子对这个空间感到陌生、不熟悉,就会黏住父母不放,甚至开始哭闹。

 

宝宝什么时候会出现黏人的举动?

 

黏人、怕生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,也不大敢尝试新事物,就算家长一再鼓励、催促,仍不愿主动去做。他们通常会在碰到下面几种情境时出现黏人、怕生的举动:

情境1.遇到陌生人。

情境2.和父母分开。

情境3.进入新环境。

 

过度紧张、搓手 都不是正常表现

虽说黏人、怕生是小孩成长的必经历程,但孩子如果表现得太极端,父母还是要有所警觉。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强调,再内向的孩子只要与陌生人相处20分钟以上就会产生熟悉感。倘若孩子与陌生人相处超过20分钟,怕生情况仍未改善;或是出现搓手、用指甲抠手、拔头发、嘴唇发白、脉搏加速等过度紧张、焦虑的表现,就代表有问题,最好带孩子到儿童早期疗育中心就诊,或请儿童心智科医师、职能治疗师鉴别诊断。

 

面对黏人、怕生的孩子 父母应该怎么做?

 

如果孩子有陌生人焦虑

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作客,增加孩子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,并请这些人携带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物品,创造愉快的互动氛围,让孩子了解「陌生人是友善的」,进而愿意主动接触陌生人。

 

如果孩子有分离焦虑

让孩子练习与主要照顾者分离。如果孩子比较黏妈妈,爸爸就要找机会单独带孩子出门。刚开始的分离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,之后再慢慢拉长时间。这个训练的重点是让孩子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,让孩子知道即使离开主要照顾者一段时间,主要照顾者也不会消失不见。

 

如果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

带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到外面聚餐时,最好提早1020分钟出发,让孩子先到现场熟悉环境,孩子的情绪会比较稳定。千万不要在所有人都到场后才带孩子进入环境,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是「外来者」而感到害怕。到新环境时记得随身携带孩子常用的物品,比如安抚巾、娃娃,孩子有熟悉的东西相伴,情绪波动比较不会这么大。

 

爸妈注意!常见错误管教行为

 

NG行为1.对孩子说「这很简单啊,去做就好了!」

父母常常会以成人的角度要求孩子「Do something」。但成人觉得没什么、很简单的事,对内向的孩子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。当孩子当下无法做出父母要求的行为,这种指令就会变成沉重的压力,使孩子变得更加退缩。

 

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建议…

如果孩子的个性较内向、退缩,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做不到的事,特别是用这种无所谓的语气。此时应该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尝试,耐心等待孩子跨出第一步。

 

NG行为2.让孩子频繁且长时间接触陌生人。

前面说过,在教养具有陌生人焦虑的孩子时,可以多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作客。但在进行这种训练时必须拿捏尺度。如果让孩子太过频繁的接触陌生人,或者硬要孩子与陌生人拥抱、亲吻,反而会让孩子更害怕、退缩。

 

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建议…

这种做法在治疗界称为「现场洪水法」(In vivo flooding),即利用现场实境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他所害怕的后果不会发生。但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,现场洪水法过于强烈,反而会弄巧成拙。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提醒,无论要让孩子练习与陌生人接触或是练习与主要照顾者分离,都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况。当孩子开始出现焦虑的表现,就要马上停止。

 

现场洪水法

现场洪水法是行为治疗学派中传统的系统减敏感法的变形型态之一,也是暴露治疗法(exposure therapies)的一种。作法是让当事人长时间暴露在激发焦虑的刺激下,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减缓焦虑的行为;利用现场实境的方式让当事人体会当他们暴露于焦虑情境时,所害怕的后果不会发生。

 

NG行为3.送托时趁孩子不注意溜走

在保姆家或托婴中心常会见到这样的画面;父母其中一人(非主要照顾者)带着孩子和保姆或老师攀谈,另一人(主要照顾者)趁孩子不注意拔腿就跑。这种「无预警落跑」的方式常会让孩子的情绪大爆发、哭得更惨。

 

香港基因检测中心HKDNA建议…

前面说过,要让孩子与主要照顾者分开需要一段时间练习。如果孩子在送托前就有分离焦虑的情形,可以按照前面的做法练习。分开时记得跟孩子说「bye bye/再见」,让孩子知道说「bye bye/再见」后会暂时见不到爸爸妈妈,但过一段时间又可以见面,如此孩子会比较安心。

 

关闭
联络咨询
周一至五: 09:30-13:00
14:00-18:00
周     六: 09:30-13:00
14:00-16:00
周日及公众假期休息
在线预约
报告查询